在中国人口密度
最小的行政乡生活
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?
8月的山南清晨,空气中带着初秋的凉意,采访组一早便整装出发,朝着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前进。
车窗外,成片的黄色麦浪跟随秋风轻轻起伏,草甸上成群的牛马慢慢挪动,车子渐渐驶入蜿蜒山路,海拔表上的数字逐渐上升,在途经海拔5025米的亚堆扎拉山、历时7个小时车程后,采访组到达了玉麦乡。
在“玉麦乡”标牌下,采访组迎来了玉麦乡邮政代办所营业员索朗卓嘎,和她一起走进绿意盎然的村落,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,经幡在头顶随风起舞。
走进玉麦乡,映入眼帘的便是山脚处那句醒目的标语“家是玉麦,国是中国”。卓嘎向采访组介绍,玉麦乡平均海拔3600米,离边境只有18公里,有2个行政村,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,玉麦乡长期只有桑杰曲巴一家三口居住,也被大家称为“三人乡”。桑杰曲巴带着女儿卓嘎、央宗放牧守边,守护着神圣的国土。
“现在的玉麦乡有200多人居住,这里有学校、有医院、有超市、有餐馆,家家户户都有民宿,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。”卓嘎带领采访组来到村里的超市,拿起货架上的零食说道。
跟随卓嘎的脚步,采访组走进玉麦乡政府,在左边墙上的大幅展框里,是习近平总书记给玉麦乡群众的回信,“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,我们都要看好守好。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,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,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、幸福家园的建设者”。
“我每次路过,都要看看总书记的回信。”卓嘎说,“这封信一直鼓励着我,要把每一份邮件收寄好,当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、幸福家园的建设者。”
来到玉麦乡邮政所,索朗卓嘎的丈夫旦增桑珠正在柜台后分拣邮件。“我负责营业,我老公负责投递,我们两个人在这个邮政所工作。”卓嘎站在一旁,腼腆地向采访组介绍。
1994年出生的旦增桑珠,10年前来到玉麦乡开始投递邮件。10年间,他也在这里扎根成家,和卓嘎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,一家人在玉麦乡幸福生活。“刚来时路难走,邮件也少,现在不一样了。”他告诉采访组,“现在的邮件量比之前翻了几倍,村民们网购的商品,都能送到家。”
“现在的玉麦乡用邮很方便了。”卓嘎接过话头,“我平均每天要收寄7个快递,都是村民们自己采挖的虫草、贝母等特产,通过邮政运往全国各地。”
离开玉麦乡时,天空刮起大风,经幡被吹得哗哗作响,透过后视镜望去,索朗卓嘎和旦增桑珠在向采访组挥手告别,这片土地上的两抹邮政绿,真正把“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和幸福家园的建设者”的职责使命写在了边疆的土地上。